欢迎访问信阳师范学院图书馆茶学文献资源平台!

26年“信阳茶” 品味城市建设“加速度”

图为第26届信阳茶文化节于4月28日在信阳百花会展中心开幕 刘宏冰摄

茶香时节,山水含情,第26届信阳茶文化节如期开幕。信阳,又一次敞开热情的怀抱,欢迎来自五湖四海的客人。

千年茶香,氤氲弥漫。始于周、名于唐、兴于宋、盛于清、扬于今的信阳茶,已在大别长淮的历史光影中氤氲了2300多年,浸润在信阳人的血液中、烙印在信阳人的骨子里。

1992年5月15日,首届信阳茶叶节隆重开幕,至2004年更名为信阳茶文化节,开幕式也固定为4月28日,信阳茶节至今已成功举办26届。

26年来,从指尖到舌尖,从茶叶到茶业,从茶乡到茶都,信阳人围绕茶叶做文章,跳出茶叶求发展。26届盛会的成功举办,不仅带来了信阳茶产业的涅槃巨变,更使老区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
26届信阳茶文化节期间,当地报纸连续4日推出系列特稿,以述评的形式揭示举办茶节以来的沧桑巨变。

一、观念一变天地宽

“穷则变,变则通,通则久”,自古至今,治国如此,理政亦然。茶文化节正是信阳人解放思想、转变观念的产物。

诚如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、信阳市委书记乔新江在第26届信阳茶文化节动员会上所言:“步入新时代,要将践行新发展理念贯穿于节会活动全过程,不断提升茶文化节的经济效益、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。”

上世纪九十年代初,乘着改革开放的滚滚春潮,不甘落后的老区信阳人穷则思变:举办中国信阳茶叶节,以茶为媒,广交朋友,扩大开放,振兴信阳!

翻开26届茶节史,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信阳人办节观念的与时俱进:

从茶叶推介,到茶节经济、茶文化效应、茶旅融合发展,每一届茶节,都更加注重突出主题,更加体现时代气息,更加强调区域联动和三产融合。

从单纯的茶叶节,到茶博会,再到豫商大会、国际茶商大会、信商大会,茶节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内涵,信阳毛尖承载了越来越多的期盼。

从最初茶节只是茶农、茶人、茶商、茶企的事,到现在开放办节,人人都力求从茶节里寻找商机,人人都能共享发展的成果。

一届又一届茶节,信阳也迈开了塑造品牌、复兴名茶的铿锵步伐:

2002年8月,“信阳毛尖”原产地地理标志获国家质监总局批准;

2008年12月,《地理标志产品——信阳毛尖》国家标准获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;

2014年7月,信阳毛尖茶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;

2017年4月,信阳荣膺“中国毛尖之都”称号……品牌越叫越响,含金量越来越高,市场越做越大;

2018年4月10日,信阳毛尖以63.52亿元的品牌价值连续9年跻身“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”,连续荣膺排行榜第二位;

统计显示,截至2017年年底,全市茶园总面积210.8万亩,年茶叶产量6万吨,年总产值达105亿元。茶产业已成为信阳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、广大群众发展特色经济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。

众所周知,过去信阳只采春茶,只生产绿茶,成本高,鲜叶资源浪费极大。2009年,“信阳红”横空出世,更是解决了信阳毛尖产量小、加工链条短的问题。

如今,在信阳“茶叶王国”里,既有绿茶、红茶,也有白茶、黑茶、黄茶和花茶;既有茶饮料、茶糕点,又有茶枕、茶内衣、茶化妆品等,浉河区和羊山新区还建起了茶产业集聚区。

26届信阳茶文化节期间,环南湾湖特色茶旅体验游、2018信阳茶旅游及旅游产品展等更让人感受到茶旅融合的独特魅力。茶旅融合,正将信阳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。

二、山水茶都魅力添

1992年,首届信阳茶节开幕式在市文化中心露天街头举行,当时那里是信阳最繁华所在。

此后茶节开幕式几易其地,一直到2001年移到信阳新建的市体育中心,才有了一个像样的场馆。此后,信阳配套服务的公益场馆越来越多。到了2010年,信阳茶节开幕式改到刚刚落成的信阳百花会展中心,自此未变。

开幕式地点的变化像一面镜子,折射出信阳城市发展的变迁。26年来,信阳以茶节为契机,以项目建设为抓手,秉持“将城市轻轻地放在山水之间”的理念,努力打造“水在城中,城在绿中,人在景中”的山水茶都、宜居信阳。

首届茶节,完成43项硬件建设工程;第二届茶节,竣工硬件建设项目134项;第三届茶节,13项硬件建设工程如期交付使用……据不完全统计,仅前15届茶节,信阳就完成硬件建设工程近400项。

2017年,第25届信阳茶文化节后,信阳全面拉开建设大幕,中心城区涵盖道路桥梁、车站广场、体育健身、河湖治理等多个领域的30个重点项目建设先后上马……

一座城市的发展,既要有设施投入的硬实力,更离不开精神文明的软实力。以节会提升城市文明形象,成了每年筹办茶节的重点工作之一。

特别是自2007年以来,信阳把举办茶节和“六城联创”工作结合起来,以节促创、以节促管,带来了一场城市大变革、文明大提升,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、中国十佳宜居城市、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、最具幸福感城市等殊荣。

今年茶节期间,信阳推出景区门票打折优惠、免费乘坐公交等“惠民大礼包”,广泛开展“治乱”“治脏”“治污”“治违”“治差”专项行动,深入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和百城建设提质工程,努力营造文明、卫生、舒适、幸福的人居环境。

信阳茶节的旺盛生命力,还源于信阳茶文化的不断丰富。

把信阳毛尖茶传统采制技艺展演与信阳民歌、罗山皮影戏、光山花鼓戏作为展示传统文化的平台,把设有“茶韵天香”板块的信阳博物馆与城阳城遗址博物馆、光山智慧文化博物馆、潢川黄国古城陈列馆等作为展示历史文化的载体,守望其根。

把包含茶文化在内的传统文化、历史文化、民俗文化融入城市建设,对城市街道、河流、公园等进行整体设计,植入文化特色,打上文化烙印。

开发茶乡风情、生态观光和茶体验游等茶文化旅游线路,把信阳打造成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茶文化休闲旅游城市……

信阳,因茶而名;信阳,因人而雅;信阳,因城而美;信阳,因茶节的连续举办,跑出了一座城市建设的“加速度”。

三、最美茶乡迷人眼

位于浉河区大庙畈的土门村是一个山里茶村。村子依山傍水,还有漂亮宽阔的沙滩。但是,以往在当地村民眼里,风景再好,孩子结婚时还是要在乡里城里重新买房子。

如今,情况变了。作为优质信阳毛尖产区,土门村传统炒茶技术和茶叶品质在历届茶节上扬名,给村子带来了极大变化。水泥路一直到村口,茶叶市场建在家门口,年轻人回村盖起小洋楼,让来来往往的城里人“欠得口水流”。

类似土门村一样发生巨变的郝堂、里罗城、方洼、西河等一大批美丽乡村,在信阳不胜枚举。

置身于信阳,漫山遍野茶园飘香,大街小巷布满茶行、茶店、茶馆、茶楼和茶市。为打造“中国最美茶乡”,绵延百公里的环南湾湖“中国茶文化生态公园”,新建了旅游观光、体验、品茗的茶坊和赏茶步道。

无论是乡村还是城市,无论是新城区还是老城区,信阳山水人人看得见、享受得到,主题公园、公共图书馆、会展中心、体育馆、森林公园等设施融入市民日常生活。高楼耸立的社区里,树木花草葱茏葳蕤;人流涌动的街上,车水马龙,秩序井然。

京港澳、沪陕等高速公路,G107、G106、G312等国道在境内形成多重十字交叉,信阳明港机场即将通航,淮河航运通江达海,越来越完备的立体交通网络,让茶乡与世界的距离越来越近。

茶乡掀起电商热,各种电商平台上信阳毛尖销售店铺近4000家。借助网络技术,运用“互联网+”模式,茶乡信阳正打造中国中部最大的茶叶产销集散中心。茶叶交易的兴盛,还带动信阳其他土特产品的畅销,糍粑、粉条等“光山十宝”,商城板鸭、潢川挂面等,给茶乡人民带来了丰厚收入。

走茶乡看振兴。行走在秀美的信阳大地上,视野所及,山峦叠翠,茶园依旧葱茏。小小一片叶子,正开启乡村振兴的大幕,以温润的茶韵茶情充实着茶乡信阳。

四、以茶为媒促发展

4月29日,首届信商大会在第26届信阳茶文化节期间成功举行,来自全国各地的300余名信商代表齐聚信阳,现场签约37个项目,总投资达304.84亿元。

1992年首届信阳茶叶节上完成招商签约57项,总投资4.52亿元至今,这组数字一直在变:

2001年第10届茶叶节,招商引资签约84项,总投资8亿元;

2012年第20届茶文化节,招商引资签约90项,总投资达269.12亿元;

2017年第25届茶文化节,河南省“5+2”经济合作活动走进信阳,达成合作项目107个,合同金额517.23亿元,集中签约项目54个,总投资高达354.45亿元……

1992年至今,26届茶节累计招商引资逾1800亿元。

办茶节的出发点是扩大开放,落脚点在经贸唱戏,核心就是招商引资。而正是发轫于茶文化节的项目签约,信阳经历了从起初粗放式招商到近年来“按图索骥”式精准选商的创新转变。

从过去单纯地抓好农业,到现在一二三产协调并进,再到“一市一区三枢纽”的发展定位。如今,信阳初步实现了农业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变,工业由遍地开花向产业集聚转变,三产由传统服务业向金融、信息业的转变。

26年间,信阳在发展中经历了太多量变、质变甚至蝶变,而这一切,都注定与茶节有关。(来源:河南日报信阳观察 记者 胡巨成 刘宏冰 通讯员 馨褒轩)